《河南日报》:由黑变白 由白到细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化工板块转型发展调查-九游会国际

查看产业体系新闻 >

《河南日报》:由黑变白 由白到细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化工板块转型发展调查

2018-09-11 来源: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由黑变白 由白到细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化工板块转型发展调查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8-09-10 记者:栾姗

煤炭不只是用来燃烧的。

世界500强企业、河南特大型国有企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掌握着世界领先水平的煤制乙二醇、三聚氰胺泡绵、甲醇蛋白等产品关键生产技术,壳牌、航天、五环等大型粉煤加压气化和鲁奇、u-gas碎煤加压气化等高效运行技术,是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

今年8月,省委主要领导在河南能源下属企业调研时指出,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河南要打好“四张牌”的要求,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出真招、见成效。

连日来,记者深入一线,实地调研了河南能源永城、濮阳、义马等化工园区,多地的成功实践让人看到了河南能源化工板块转型发展的成效:在煤炭“由黑变白,由白到细”转化过程中,传统煤化工企业向着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新能源企业转型。

事实证明,河南能源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激活化工板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不仅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拓展了河南煤炭消费空间,更走出了一条更清洁、高效、深度利用煤炭资源的路子,正是河南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打好“四张牌”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之一。

拉长产业链:从“做头”到“做尾”

煤化工产品序列里,有一个长长的产业链,在物理与化学的复杂转化过程中,能延伸出成百上千种产品。如果产业链条相对单一,就容易受到上下游市场波动影响。

坐落在濮阳市近郊的中原油田,附近化工装置林立,中原大化、中原乙烯、东方雨虹等多个化工企业均坐落于此。煤炭、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燃料,被誉为“工业的粮食”。有着33年历史的中原大化公司,建厂之初正是依托中原油田丰厚的天然气资源和全国农业大省河南对化肥的需求。“我们利用中原油田供应的石油伴生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出合成氨、尿素,后来又将下游高附加值产品三聚氰胺作为‘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重要产品之一。”中原大化公司总经理史悦智说。然而,市场瞬息万变,受国际贸易壁垒冲击,三聚氰胺产品出口受到制约,行业也因国产化技术扩大产能出现过剩,从昔日的“紧俏货”变成了“大路货”。

中原大化公司提升三聚氰胺附加值的转型之路在哪里?瞄准链条缺口,在“延链”和“补链”上下功夫,“做头”又“做尾”,建设“煤炭/天然气→合成氨→尿素→三胺→三胺泡绵”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2008年,中原大化公司建成投产国内首套三胺泡绵工业化生产线,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聚氰胺泡绵,打破了跨国公司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更带动中国吸声降噪隔热材料生产技术迈入世界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上海世博会场馆、高铁动车组,包括‘天宫’等航天航海领域的‘国字号’工程里,都会找到‘绿寰宇’牌三聚氰胺泡绵的身影。”中原大化公司总工程师胜兆泉骄傲地说。

近年来,河南能源化工板块通过转型发展,逐步扭转以甲醇、尿素等为主的大宗基础化工产品的局面,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品,逐步形成“煤炭→乙二醇→聚酯(pet)”“煤炭→甲醇→bdo→pbt、ptmeg”“煤炭→甲醇→二甲醚、醋酸、聚甲醛”“煤炭→甲醇→甲醇蛋白、酶制剂”“煤炭/天然气→合成氨→尿素→三胺→三胺泡绵”“煤炭→半焦、焦油、芳香烃”等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关联度强,产业之间深度融合,化工板块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链逐步完善。

河南能源在省内8个化工园区和省外3个化工产业基地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的“转型之旅”:一块块黑黢黢的煤炭进入生产装置后,经过化学反应会生成原料气体,再变成液态的甲醇,也会延伸出二甲醚、醋酸、乙二醇等产品,直至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塑料杯、穿的弹力丝衣服、抹的护肤化妆品、玩的智能手机。

做强技术链:从“低端化”到“精细化”

“产品虽畅销,利润却不高”——这曾经是河南能源很多化工产品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化工产品多为甲醇、尿素等初级原料,精深加工不够,终端消费产品少。河南能源副总经理王俊旭更是一针见血地提出:“利润不高的关键,在于技术含量不高。”

据估算,1吨煤转化成乙二醇后,市场价值会提升10倍。在化学、化工及新材料领域,世界主流工艺一直通过石油加工生产乙二醇、芳香烃等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石青说:“相比石油资源,我国的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是现代煤化工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路径。”

2009年,世界第一套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在我国建成投用,河南能源开始将目光投向煤制乙二醇产业。煤制乙二醇的生产过程中,关键的“一跃”在于煤制乙二醇技术。王俊旭至今回想起项目刚开建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合作方在核心技术上自然会有所保留。没有可借鉴的资料,没有可学习的对象,我们要想在未来发展中不受制于人,必须自己想办法攻克“卡脖子”技术。

从2012年3月28日河南能源第一个煤制乙二醇项目在新乡落地,到安阳、濮阳、洛阳、永城、贵州煤制乙二醇项目“六朵金花齐绽放”,直至2018年3月19日永城园区煤制乙二醇装置二期项目正式开工。6年来,河南能源在煤制乙二醇领域累计攻克16项重大技术、完成276项技术改造,2017年河南能源约占全国煤制乙二醇总产量1/3,一举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

勇闯领跑之路没有秘诀,就是跑得再快一些。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乙二醇的年需求量约为1300万吨,仍有60%的供应量需要依靠进口,煤制乙二醇装置几乎投产即盈利。“谁建设得快,谁就能抢占市场。”永城园区党委书记、董事长石自更说。更令他信心十足的是,永城园区的煤制乙二醇是纯度100%优级品,是敢于拿出来对标石油乙二醇的“紧俏货”。

河南能源煤制乙二醇产能释放之前,甲醇一直是河南能源化工板块的主打产品。但产量与产值不相符的是,同样1吨煤转化成甲醇后,市场价值只有乙二醇的1/2。远在千里之外的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一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蛋白生产装置里,正在产生着新的生物化学变化:煤炭→甲醇→甲醇蛋白、酶制剂。在这条产业链上,甲醇由产品变成原料,再次被转化后市场价值翻了几番。“甲醇蛋白纤维是高端服装的原料、酶制剂是医药中间体的原料,一大批下游企业正等这个项目产的‘米’下锅。”王俊旭说。

维护生态链:从“化工园”到“生态园”

“一城山色半城湖”,以煤化工产业闻名的永城市,山水秀美不亚于苏北的徐州。沿着芒砀山一路向南来到永城园区,看到的是鲜花娇艳、竹林青翠映衬下的现代化设备和装置,以往印象中的“傻大黑粗”的化工厂正在逐步消失。

绿色低碳是永城园区的特色。“生产用水来自矿井涌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后的中水,锅炉烟气排放标准比国家标准再降低60%,各类生产废水、废气、废渣均得到循环利用。”永城园区总经理刘品涛介绍。

一边做强化工支柱产业,一边绷紧环保这根弦。河南能源不断创新企业发展理念,告别“傻大黑粗”,擦亮“绿水青山”,发展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同样在义马园区,靠近自主设计研发的五环气化炉附近,闻不到任何异味,也听不到什么噪音。义马气化厂副厂长王峰说,我们投资8800余万元对6台锅炉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实现烟气达标排放。

再看毗邻濮水公园的中原大化公司,如果不是成千上万条输送管道纵横交错,若干台大型设备鳞次栉比,让人很难将眼前这个市民每天锻炼的“生态园”与“化工厂”联系起来,还以为走进了濮水公园的西大门。

10、35、100是国家规定的烟气三种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标准,通过升级改造,中原大化公司的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分别达到了5、10、50,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指标。中原大化公司是全省煤制甲醇领域首家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及ldar系统建设的煤化工企业,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实现了全方位超低排放。中原大化公司甲醇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建辉自信地说:“我们是濮阳市首家推广甲醇装置的挥发性有机物数据与环保部门数据监测联网的企业。企业环保工作干得好不好,咱有大数据来说话。”

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一脉相承,意在可持续发展。河南能源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化改造,做好工业“三废”处理,广泛引入湿电除尘、低氮燃烧、臭氧脱硝等先进技术,加大化工板块环保投入力度。同时,提升园区工业水处理能力,对处理能力接近瓶颈的项目积极进行扩建,对正常运行项目进一步提标改造,推进尾气回收、废氨水再利用等环保项目,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工业废水近零排放……严格的环保措施,擦亮了河南能源化工板块的生态底色,守住了绿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银山,实现了从“化工园”向“生态园”华丽转身。

…………

企业发展永无止境,企业转型永无止境。刚刚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榜单中,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双双位居我省大企业入围次序首位。

展望未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富国说:“我们要坚持走高碳资源低碳利用之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力发展高端现代煤化工项目,努力让绿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普遍形态。”(原载《河南日报》)

网站地图